一群医学生,却被学校送往电子厂流水线;一份实习合同,暗藏每小时6元的克扣;一场教育实践,沦为学校的赚钱工具。
2025年8月,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毕业生终于鼓起勇气,向媒体讲述了他们在校期间的惊人经历——作为医学专业学生,他们被学校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每天站立工作11小时,而学校竟然从他们的工资中每小时抽成6元。
“每天上班11个小时,一站就是11个小时,腿都站肿了。”一位来自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陈姓同学回忆道。她学的是医学专业,却被学校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01 流水线上的医学生
2022年1月,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陈同学和她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实习”。作为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她本以为会去医院或诊所学习专业技能,却被学校安排到了浙江一家电子厂。
在工厂流水线上,她的工作是组装零件。这不是短暂的体验,而是长达三个月的漫长历程——从1月一直工作到4月初,结束后才返回学校上课。
和她同一批被送到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多个电子厂“实习”的学生超过600人。陈同学透露:“跟我一起的将近200人,学校组织大巴车送我们过去,每个人都要去,不去实习肯定是没有毕业证,毕不了业的。”
学生们不能自己选择实习地点,全部由学校统一安排。校方的解释是“为了安全起见,学校统一管理”。
02 实习背后的金钱交易
更令人震惊的是,学校竟然从学生的劳动报酬中抽取利润。根据学生反映,学校存在严重克扣工资的行为。
该学院口腔护理专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同学看到财务表格,工厂给的是25元每小时,学校给我们发的是19元每小时。”这意味着学校从每个学生每小时工资中扣除了6元。
当学生们去找工厂车间主管理论时,主管的回答是:“我们被坑了”,间接承认了工厂支付的是25元每小时,而非学生收到的19元。
一份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利润结算表清晰地显示了学校从学生劳动中获利的具体情况。以其中一人为例:出勤天数22天,总工时232小时,单价为19元。表格最后一栏“学校利润按出勤天数算”备注有826.57元。
03 强制实习与毕业证挂钩
学生们之所以接受这种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实习”,是因为学校将实习与毕业证直接挂钩。
李同学确认当时的辅导员明确说过:“不去或是有举报行为就拿不到毕业证”。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们直到毕业才敢说出真相。
李同学去年曾询问一个还在学校读大二的学弟,得知学校每年还在向那些工厂输送学生。
学生提供的“实习合同”显示,甲方备注有“劳务派遣单位”字样,但未填写具体单位名称。合同规定派遣期限为3个月,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按小时计薪,但未填写具体工资数额。
这种合同的法律效力令人质疑。陈同学表示,每个去“实习”的学生都会签这样一份合同,但她并不清楚这份合同的法律效力。
04 教育部门回应与规定
8月21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事致电云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收到学生举报该情况,但将去落实调查。
该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实习是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必须要参加实习,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习时长有相应要求,但是实习的内容和实习单位要和学生所学专业是相关的或者相同的。”
他特别强调:“如果说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去电子厂,肯定是违反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的。”
关于实习形式,工作人员介绍有两种:一种是学校统一安排,学生选择学校合作的相应实习单位;另一种是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学校对自主实习单位进行考核认定。
他特别指出:“不能强迫学生必须到学校指定单位实习。学校还必须安排相应的部门或是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障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实习。”
针对合同中的“劳务派遣”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学生是在校期间,劳务派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他只是在校学生,也不能购买保险之类的”。
记者从一份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中看到,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曾与一家企业签订《实习生实习就业协议》,向该企业“输送实习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活动”。
协议特别约定“自2022年5月1日起至合同结束甲方(企业)享有独家合作权,乙方(学院)不得在未取得甲方书面授权下,与其他任何企业及个人就乙方学校进行招工或安排相关事宜”。
法院最终判决,该协议违反公序良俗,被认定为无效。
记者多次拨打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官网上的多个公开电话,均无法接通。学生提供的学校电话也无人接听。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依法保障实习学生的基本权利,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
关注我,带你深度思考
七星配资平台-正规配资炒股平台-国内十大股票软件-配资交易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